行為主義學派是現代心理咨詢中經常使用的一個學派,比起傳統的精神分析,行為主義要更加現實化。的確早期的行為主義者是不相信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像精神分析中的意識、潛意識、本我、自我、超我在行為主義中都是華而不實的。
行為主義主張的是以自身的行為現象本身出發,摒棄了內省法主張采用客觀實用的實驗法,就是我們現在的實驗研究行為,他們通過希望研究來發現、解釋心理學現象的普遍性。
在行為主義中有3個基本的觀點,第一強調了后天學習的重要性,知識并非來源于天生,是需要通過學習而獲得的。因為行為主義主張以實驗為基礎,所以他們提出了這樣一個概念,即心理概念并非科學。并不需要目標、意識等模糊的概念來解釋心理學現象。最后就是行為主義適用于所有的領域以及所有的物種。
現在我們知道了這些主張是錯誤的,是有缺陷的。
而對于行為主義我們的評價是這樣的它與認知、精分、人本被稱作心理學的三駕馬車,對于后世的心理學研究起著起勁以及推進作用。值得說明的是行為主義是20實際心理學發展最為主要的標準之一,實驗的建立讓我們更好的了解我們的學習機制,尤其是非人類的學習機制,在其中我們了解了經典的條件反射等一些列行為。而現在其中的很多機制仍然被我們廣泛的應用,是極具代表性的。
無論是精神分析也好,還是行為主義也罷,試圖將一切心理學現象都囊括其中的心理學流派是不足以解釋心理學的全部問題的,各個流派不斷促進相互學習,這也許才是心理學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