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新鮮事物的認知度也不斷提高,心理學也逐漸的走進了我們的視野當中。同樣是因為時代的快速發展,快節奏的生活壓的人們喘不過氣來,會出現一系列心理類疾病。比如常見的焦慮、抑郁情緒等等,很多都是源于我們工作和生活當中的,全員基本上處于亞健康狀態。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怎樣能保持最佳的健康狀態呢?
1、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學百科全書》在“心理健康”詞條下解釋是:“心理健康又稱心理衛生,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其一,指心理健康狀態,個體處于這個狀態時,不僅自我狀態良好,而且與社會契合、和諧;其二,指維持心理健康、減少行為問題和精神疾病的原則和措施。”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感情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的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它的一些標志包括:(1)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2)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灰色區”示意圖)
2、心理健康標準
(1)智力正常;
(2)情緒適中;
(3)意志健全;
(4)人格統一完整;
(5)自我評價正確;
(6)人際關系和諧;
(7)社會適應正常;
(8)心理行為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征。
3、如何達到個人最佳健康狀態
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認為以下列出的10步可以達到個人最佳的健康狀態。
(1)有規律地進行鍛煉。
(2)營養飲食,膳食平衡(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物以及低脂肪和低熱量食物)。
(3)維持適當體重。
(4)每晚睡眠7~8小時;每天休息或放松。
(5)系好安全帶,駕駛摩托車戴頭盔。
(6)不吸煙,不吸毒。
(7)適度飲酒。
(8)有保護、安全的性行為。
(9)定期的健康/牙科檢查,采用醫學養生法。
(10)保持樂觀態度和發展友誼。
下一篇:沒有了